学习与思考丨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中讲好新疆故事的文化密钥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讲师 张颖 教授 曾斌芳
中医药不仅承载着新疆多民族文化的传统智慧,更跨越文化壁垒,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新疆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的良好形象,是讲好新疆故事的有效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开展涉疆对外宣传,完善‘请进来’工作,讲好中国新疆故事”“要加强正面宣传,展现新疆开放自信的新面貌新气象,多渠道多形式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讲好新疆故事指明了方向。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新疆独特的地缘优势与多民族医药文化,为中医药国际化书写崭新篇章提供有利条件。在讲好新疆故事中,中医药无疑是一把独特的文化密钥。中医药不仅承载着新疆多民族文化的传统智慧,更跨越文化壁垒,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新疆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的良好形象,是讲好新疆故事的有效载体。
以中医药讲好新疆故事的历史与现实背景
作为丝绸之路的核心枢纽,新疆不仅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走廊,更是中华医药文明与世界对话的前沿阵地。
从历史维度看,中原与新疆通过丝绸之路实现了药材与医术的双向流通,印度医学、中医学及其他民族医学在我国新疆地区不断交流融合。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高昌内藏奏得称价钱帐》记录了当时高昌地区的药材贸易盛况,而楼兰故城遗址出土的汉文医方残简则印证了中原医术在新疆的应用。10世纪时,中国脉学就已传入阿拉伯国家,阿维森纳的《医典》中已有这方面的详细记载。印度眼科技术、药材(如丁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而中国的药材(如人参、茯苓、当归)也传入印度并被称为“神州上药”。这种跨越千年的交流互鉴,使中医药天然具备讲好跨文明对话故事的能力。
从现实需求来看,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和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缘优势。然而,美西方反华势力大肆对新疆进行造谣抹黑,美国频频对中国新疆企业和相关产业链发起疯狂围攻,其“以疆制华”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如何讲好新疆故事,展现出新疆真实、全面的国际形象,至关重要。
随着“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的推进,中亚国家与中国新疆在中医药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对中医药的认可度逐渐提升。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建立海外中医中心,开设中医门诊,累计服务当地患者逾1.6万人次;祖卡木颗粒、通滞苏润江胶囊等药品在中亚地区畅销。中医药在中亚的传播,为增进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搭建起一座新的桥梁,也为讲好新疆故事提供了生动案例。
此外,政策层面的支持也为新疆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24年实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条例》明确提出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亦将中医药传承创新列为工作任务。这些举措不仅强化了新疆中医药发展的法治根基,更将其纳入发展的整体布局中,使其成为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促进区域合作的重要抓手。
以中医药讲好新疆故事的价值意蕴
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以来,在“中西医并重”方针的指导下,中医药事业逐渐走上复兴发展的道路并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许多国外同行参观了我国中药制造企业以后,都深深震撼于我国传统医药和现代科技结合所取得的成就。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为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而重视发展传统医学,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甚至全世界都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增强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思维方式,是体现综合国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通过中医药讲好新疆故事,让国际社会了解新疆不仅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还有悠久的中医药文化传统,从而展现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有助于世界各地了解中华文化。
新疆中医药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结晶。维吾尔医学的“七诊法”脱胎于中医的望闻问切,哈萨克医药中麻黄的应用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所记载一脉相承。这为中医药在中亚地区的传播奠定了认知基础。例如,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医科大学开设的中医课程,不仅让当地学生了解针灸、推拿等技术,而且通过《医典》与《黄帝内经》的对比,揭示不同文明对生命健康的共同探索。这种文化对话以医学为媒介,构建起民心相通的纽带。
以中医药讲好新疆故事的实践路径
完善政策沟通和认证体系。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中医药专业人员难以在国外取得合法执业资格,亟待进一步加强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的政策沟通,建立健全相关认证体系,推进中医技术标准输出。
建设讲好新疆故事的中医药人才队伍。一方面,加强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重点培养专业过硬、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国际留学生教育,面向海外培养中医药人才。吸引中亚国家医学留学生,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开展各类中医药培训,促进中医药国际化教育高质量发展。
加强产学研合作。发挥新疆区位优势和药用植物资源优势,搭建医药科技领域合作交流平台,推进中医药领域的产学研国际化合作。由学术交流深入到药物联合研发、中草药标准制定、医疗物资设备的合作生产等,促进中医造福于民,守护人类生命健康。
扩大中医药受众群体。一方面,建设具有新疆特色的中医药博物馆、标本馆、文化馆等,通过讲述中医药在新疆的传承与发展,新疆各民族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展现新疆各民族携手共进的故事。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海外中医机构和合作院校的网站、自媒体平台,扩大受众范围,打破一些西方媒体对新疆的不实报道和负面刻板印象,向世界展示新疆人民健康得到有效保障的真实故事,增进国际社会对新疆的理解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