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万里行·征途丨一个南疆小村集体经济的跃升之路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永飞
近日,“边关万里行——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南疆组成员走进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看到村里的20个现代化设施大棚正在抓紧建设,预计9月投用。这是该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又一项新举措。
这个南疆小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4年的8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256万元;民营经济也活跃发展,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
近年来,村“两委”通过规范出租、引入合作伙伴、设立经营主体等方式,盘活闲置经营性资产29项,包括玫瑰花加工厂、药茶厂、纯净水厂、农机合作社、温室大棚等。目前,村里正在招商引资,进一步发展集体经济。
眼下,阿亚格曼干村温室大棚内,豇豆、茄子、玉米等农作物长势喜人。这两座温室大棚2019年建成,今年1月由两家公司联合承租,用于智慧农业设备展销,村集体每年收取租金7万元。
大河有水小河满。去年,村委会两次给村民分红,共计38万元;还为村民购买了养老保险,惠及161人。
除了发展集体经济,村“两委”还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
阿亚格曼干村有5000多人,人均耕地不足1亩。“11年前,村里只有扫把制作手工业和7家商铺。”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驻该村工作队队长颜向东说。
在阿亚格曼干村文创展示厅,有一把长4米、宽2.8米的手工扫帚,曾荣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村里手工制作扫帚历史悠久,很多村民靠此谋生。但过去让大家犯愁的是,精美的扫帚销售困难。
“转变从2014年开始。村委会成立了3个扫把销售合作社,每年带动扫把销售100万把,年产值超千万元,带动就业450人。”颜向东说。
此外,村“两委”还利用玫瑰花主题公园、美食文化一条街等,积极发展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带动村里的个体经营。今年上半年,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吸引了疆内外干部群众近万人次参观。
“如今,村里日用百货销售、乐器制作、宾馆经营、建筑施工、畜产品加工、汽车维修、工程机械出租等民营经济百花齐放、快速发展。”颜向东说。
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有效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201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4700元,2024年达到20638元。
2014年,村民阿卜都柯尤木·如则一家的年收入才1万元。近年来,他从事养牛、养花、农机服务,还做起了烤全羊生意,2024年全家收入达11万元。“是党的好政策,让我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他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