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疆》特别报道丨牢记殷殷嘱托 建设美丽新疆
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贯穿,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活力迸发;从兵地融合发展的深度实践,到紧贴民生的幸福图景,新疆各族儿女正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建设美丽新疆的崭新篇章。一个安定和谐、繁荣发展、开放自信的活力新疆,正以昂扬姿态屹立于祖国西部边陲。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新疆视察,从固原巷社区的万家灯火到交河故城的千年遗迹,从兵团棉田的银波翻涌到自贸试验区的开放前沿,为这片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辽阔疆域擘画发展蓝图。一句“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是全党全国的大事”重若千钧,激荡起2500万各族儿女的奋斗豪情。新疆各族儿女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勠力同心、真抓实干,在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写着建设美丽新疆的壮丽篇章。
熔铸同心:石榴结籽心相连
“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成为新疆各项工作的鲜明主线,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漫步天山南北,处处可见和谐新景。特色产业遍地开花,铺就富民增收之路;戈壁滩上崛起绿洲,谱写生态治理新篇;多彩文化交融共生,同绽中华文明之光。这背后,是新疆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具体实践。
文明根脉深植沃土。暮色中的交河故城,橘红色牛皮纸灯沿千年街巷蜿蜒,佛寺壁画通过投影灯光重现盛唐气象。“夜游交河”项目自升级以来,通过实景演绎吸引了众多游客,让沉睡的遗址焕发时代新生。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生动实践。吐鲁番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张勇介绍,当地争取超2亿元资金实施17个文物保护项目,同步打造“夜读苏公塔”等文化品牌。从吐鲁番交河故城夜游项目的创新利用,到莫尔寺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再到新疆非遗馆、西域都护府博物馆的建设开放,新疆正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与文化遗存,有形有感有效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人心。全区6处世界文化遗产、9542处文物遗址点、45万件馆藏文物、5956项非遗代表性项目犹如璀璨星河,共同诉说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游客在交河故城景区参观。王禹摄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新疆大学校史馆的苏式小楼前,参观者络绎不绝。“每天都有几百人来这里缅怀先烈的光辉业绩和革命精神,我们为参观者讲解,倍感欣慰。”新疆大学校史研究会会长于付恩说。新疆大学校史馆,这座承载百年荣光的苏式小楼,自总书记视察后,这里增设数字互动设备、扩充革命文物展品,数字互动设备与革命文物展品共同诉说着红色记忆,年接待量从1万余人次跃升至2.5万余人次,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张建军介绍,新疆大学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在全疆设立了26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研基地,与和田地区、吐鲁番市等地签署协议,共同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目前,该校研究团队推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领域首个专用大模型——“同心智思”1.0版已启用,将加快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和研究领域的深度赋能应用,为26个调研基地注入AI动能。
青少年“筑基”润物无声。库尔勒梨香小学的礼香园里,“孔融让梨”故事彩绘墙前常有稚童驻足;笃行长廊里,各式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琳琅满目,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正是新疆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的生动缩影——通过思政课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手拉手”联谊活动等,让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植心灵。库尔勒市梨香小学党支部书记李君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办学全程,在潜移默化中筑牢认同根基。
乌鲁木齐市固原巷社区的孩子在跟老师学习诗词。汤永摄
社区治理温暖人心。乌鲁木齐固原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京剧班老人水袖轻扬,国学课堂书声琅琅。“我们把总书记‘紧贴各族居民所思所想所盼’的要求转化为治理实践。”固原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耀文细数变化:完善居民恳谈会、居民代表会议等议事协商制度,持续优化300余平方米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不断深化拓展国学课堂、京剧班等特色文化教育,实施“三项清单”精准治理。这个位于新疆国际大巴扎商圈的社区,已成为民族团结的生动窗口。
新疆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全过程,推动各项工作向主线聚焦、向主线发力。在新疆大地上,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谱写着新时代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的新篇章。
潮涌丝路:黄金枢纽通四方
“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把新疆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为新疆赋予了新的时代坐标。如今的新疆,正从相对封闭的内陆,跃升为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一列货运班列驶出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韩亮摄
大通道构筑新格局。2024年12月27日,备受瞩目的中吉乌铁路项目启动。该铁路从中国新疆喀什出发,经吐尔尕特山口进入吉尔吉斯斯坦,终至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建成后,将是中国到欧洲、中东的最短货运路线,使中国至欧洲的货运路程缩短约900公里。7月5日,乌鲁木齐—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国际客运航线正式通航。至此,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已开通国际客运航线30条,成为连接中亚、西亚、东南亚乃至欧洲的重要航空枢纽。这座具备年旅客吞吐量4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5万吨保障能力的机场,为新疆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再添新动能,成为亚欧大陆的“空中金桥”。
班列奔腾动脉涌。在阿拉山口口岸,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不停进出。2024年经新疆过境的中欧(中亚)班列达1.64万列,占全国总量的半数以上。更令人振奋的是,新疆与重庆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联运班列,开辟中亚经重庆“南向出海”新路径。口岸建设同步升级:别迭里口岸通关、红其拉甫口岸实现常年开放,吉木乃口岸成为西北首个公路口岸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指定监管场地,新疆正从“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华丽转身。
阿拉山口站中欧(中亚)班列换装区行车在吊运集装箱。宋玉龙摄
数字丝路启新程。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电商主播面向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24小时直播,日吸引周边国家观众10万人次。今年前5月,霍尔果斯跨境电商贸易额实现280.5亿元,同比增长890%,中国优质商品直达亚欧百姓家。协调创新跨境电商生态链,新疆兄弟联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汇聚18个俄语系国家数字跨境电商服务链,构建起中国与俄语系国家的“网络丝绸之路”,其打造的新疆丝路跨境医疗旅游推介平台涵盖新疆16家重点公立医院1186名专家资源,成为区域医疗合作“健康丝绸之路”。与此同时,中国新疆已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搭建起28条跨境国际光缆,正布局建设国际数据交换中心,让丝绸之路上的“钢铁驼队”插上“数字翅膀”。
开放平台万商聚。6月26日至30日,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吸引了50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29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自治区14个地州市参展参会,签约金额4179.24亿元。商博会架起连接全球市场的贸易快车道,成为寻求合作、实现共赢的桥梁。作为国家级开放平台,中国—亚欧博览会已举办八届,与中国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中亚(霍尔果斯)商品贸易博览会等区域性展会,形成国家级引领、区域性协同的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平台体系,为国内外企业共享亚欧机遇搭建起紧密合作桥梁。而新疆的开放合作正从传统的“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总部经济”转变,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格局。
文明互鉴民心相通。6月1日,2025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在喀什落下帷幕。历经21年淬炼的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已成为世界第二越野拉力赛,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车手参赛。而环塔早已不仅是一场速度与激情的体育赛事,更是连通世界各国民心的友谊桥梁。体育无国界,艺术更无需多言,便可直抵人心。7月20日至8月5日,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在乌鲁木齐市主会场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田地区等6个分会场举办,来自8个国家和国内的24个艺术团,带来52场精彩演出,涵盖舞剧、民族歌剧、音乐剧等多种艺术门类,在天山南北绽放世界多元文化之美。政策利好持续释放——中哈互免签证催生边境游热潮,2024年新疆入境游客514.83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44.7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6%和174%。
大道通衢,民心交融。新疆以“硬联通”筑基,以“软联通”聚力,以“心联通”铸魂,全方位拓展向西开放的深度与广度。从繁忙的空港铁路到智慧口岸枢纽,从万商云集的展会到民心相通的文体盛宴,新疆正生动诠释着“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理念。
兵地一家:融合发展释动能
“兵地一盘棋”,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新疆工作全局指明了关键路径。
兵地融合发展是党中央从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是立足战略全局、顺应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新疆各族儿女斗志昂扬、携手共进,兵地融合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天山南北处处焕发蓬勃生机,发展浪潮奔涌向前。
兵团第八师一四三团一望无际的棉田(7月9日无人机摄)。周鹏摄
制度破冰融壁垒。自治区党委将兵地融合摆在突出位置,构建紧密的统筹协调机制。融合发展,“融”乃要义,“合”为路径。自治区和兵团不断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科技、政法、教育等重要工作会议兵地合开已成常态,兵地医保互认、教育资源互通、交通网络互联等一系列政策协同与机制创新,不断拓展兵地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为兵地融合筑牢了制度根基。
产业共兴树标杆。在农业领域,兵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特色农业、打造品牌,筑牢“西部粮仓”,探索“陆养海鲜”。玛纳斯县与石河子市共建全疆首个兵地融合5GW光伏防沙治沙项目,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兵地双方合资组建油气公司,共同推进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和“疆电外送”通道建设。在文旅领域,兵团第六师奇台农场一万泉景区与奇台县江布拉克景区实行“一票通”,共建兵地融合创新型旅游示范景区,树立了融合发展新典范。
民生共享暖边疆。教育融合迈入新阶段,全疆首个兵地融合援疆示范校——图木舒克市第一中学在喀什市揭牌成立。兵地学生同班共学、教师跨校交流成为常态。医疗领域,兵团14个师市与所在地州市建立联合调度机制,深入开展结对共建和对口帮扶,优化资源配置,让兵地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文化上,兵地联合举办各类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2024年春晚喀什分会场,自治区和兵团的各族兄弟姐妹同歌共舞,一张张幸福笑脸展示了新疆的开放自信与团结和美。
兵地坚持“一盘棋”思想,在规划共绘、产业共兴、民生共享等领域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我们有充足理由相信,未来,兵地融合发展篇章必将更加辉煌灿烂,也必将释放出更强劲的发展活力,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动力。
兴疆富民:产业沃土绽新蕊
“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始终是新疆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现代产业拔节生长。“要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吸纳就业能力。”这是总书记对新疆的殷切嘱托。新疆牢记嘱托,立足“五大战略定位”,加快构建体现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7毫秒送电的“中国速度”背后,是新疆清洁能源产业的崛起。而在喀什,35亿元投资的100万锭棉纺项目正安装智能纺纱设备,未来每年可转化15万吨优质新疆棉,织就全产业链新图景。麦盖提县在盐碱滩上成功实践“东虾西移”,澳洲淡水龙虾、鲈鱼、牛蛙形成多元化养殖格局。
文旅融合激活基因。霍城县以薰衣草种植为基础,走出一条多元融合的富民产业之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依托帕米尔资源打造特色旅游线路,2024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围绕稻米产业,实现从“卖稻谷”到“卖体验”的转变。库车市龟兹小巷融合文化、餐饮、非遗、旅拍,上半年游客量及收入大幅增长,成为文旅融合与民族团结的生动窗口。
民生温度浸润心田。新疆把造福人民作为最根本的职责,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置顶”民生关切,77%以上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吉木乃县通过全民健康体检,让2.7万余人在家门口得到“健康守护”,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天然气管网建设惠及5900余户,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为残疾儿童编织“康复守护网”……一项项民心工程、一件件惠民实事,为各族人民托起稳稳的幸福。民生改善夯实了幸福根基,更浇灌出民族团结的绚丽之花。“最美家庭”交流活动是天津市妇联与和田地区妇联多年来精心打造的特色品牌活动,津和两地“最美家庭”一家亲交流活动持续深化,千里情谊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不败。正如天津市妇联干部所言,两地家庭越结越多、越走越亲。
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新疆在社会持续稳定中迈上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正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建设美丽新疆的崭新篇章。
(《今日新疆》记者徐阳据《新疆日报》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