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赢”式网络法律咨询,小心有诈! 专业人员教你精准避坑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楠
近期,阿勒泰市公共服务法律中心接到多起市民投诉,反映通过短视频平台接触“法律咨询公司”后,在处理债务纠纷过程中遭遇诈骗。7月20日,记者来到阿勒泰市公共服务法律中心与新疆振鑫律师事务所,通过典型案例与司法流程解析,揭开此类新型诈骗的操作内幕。
点视频就能回款?母子俩坠入诈骗陷阱
“这些诈骗广告做得比电视剧还吸引人。”新疆振鑫律师事务所律师吴鸿鸣向记者展示了一段网上的“维权视频”。画面中,假律师对着镜头承诺:“点击下方小程序,48小时追回欠款”,评论区置顶“亲测有效,已追回10万元”。
据介绍,阿勒泰市一对母子因贷款逾期担忧催收,点击咨询后被“成都某律所法务”以“债务减免”“规避起诉”为由,先后收取1700元“协商费”和7000元“立案保证金”。
“所谓的‘法务’全程没见过面,就打了两次电话,一次说‘别接催收电话’,一次威胁‘不交咨询费就冻结账户’。”吴鸿鸣说,“此类骗局专门瞄准法律知识薄弱群体,利用短视频的‘直观性’伪造专业形象,受害者往往在‘焦虑—轻信—再焦虑’的循环中不断掏钱。”
另一位68岁老年人则遭遇“代书骗局”:在短视频平台看到“5000元全包立案”广告后,通过线上签约委托“代写诉状”,结果开庭当日“律师”失联。吴鸿鸣强调:“正规律所必须当面签约,更不可能通过微信传送一份‘法律咨询’合同就算委托。这类合同往往暗藏‘服务完成即不退费’的霸王条款,受害者即便察觉受骗也难以维权。”
拆解诈骗链条:从AI合成案例到法务咨询公司的话术洗脑
通过梳理多起案例,吴鸿鸣向记者揭示诈骗团伙的“标准化操作”。
第一步:流量筛选,利用AI技术批量生成“成功案例”视频,通过“欠债不还?3步教你追回”等标题吸引点击。客服会先询问“是否起诉或执行”,并只对接未进入法律程序的当事人,“一旦立案,他们的骗术就穿帮了。”例如,某法律咨询账号制作的“追回欠款”视频中,所谓“当事人致谢画面”实为影视片段剪辑,点赞、评论均由机器人账号完成。
第二步:身份包装,自称“某律所”“律所直属法务”“资深法律顾问”,部分团伙甚至伪造律师执业证照片或盗用正规律所名称。吴鸿鸣进行了现场演示,在短视频平台搜索“阿勒泰 欠债”,前3条结果均标注“某律所”,一旦签订合同后,对接人员皆为外包的法律咨询公司,经“中国法律服务网”查询多为无资质社会人员。
第三步:合同圈套,把费用拆分为“咨询费500元+代书费800元+协商费400元”等名目,注明“已提供基础法律服务”。吴鸿鸣指出:“就算受害者发现受骗,他们也会拿出聊天记录里的‘法条摘抄’当证据,说‘我们解答过问题了’。”
第四步:暴力催收变异,部分团伙教唆受害者“转移财产”“伪造贫困证明”,甚至冒充公检法人员恐吓催收方,这已经从民事欺诈演变成违法犯罪。
阿勒泰市司法局特别警示:短视频不是“法律万能药”
“真正的法律服务从不靠‘短视频表演’吸引客户,法律问题没有‘速成班’,任何脱离法定程序的‘承诺’,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法律困境。”阿勒泰市司法局工作人员强调。
查资质:可通过全国律师执业诚信信息公示平台输入律师姓名,核对执业证照片、律所名称及执业年限。
查场所:要求查看律所执业许可证原件,拒绝在咖啡馆、居民楼等非办公场所签约。
查合同:正规委托合同需明确服务内容、收费标准、办案律师姓名及联系方式,凡出现“包赢”“全风险代理”字样的均属违规。
如需法律咨询,可通过以下官方渠道:
1.阿勒泰市公共服务法律中心(桦亭路8号)
服务内容:提供公共法律、诉讼指导等免费服务,工作日10:00—19:30开放。
2.正规律师事务所
查询方式:通过“全国律师执业诚信信息公示平台”或“12348新疆法网”,输入律师姓名及律所名称,核验执业证真伪、律所地址及合规记录。
注意事项:
1.务必前往律所办公场所当面咨询,查验《律所执业许可证》原件;
2.拒绝“线上签约”“私人转账”,费用需转入律所对公账户并索取正规发票;
3.委托合同需明确承办律师姓名、服务阶段(如诉讼、调解等)及退费条款,警惕“包赢”“全风险代理”等违规承诺。